3月19日“移动游戏行业版权保护及风险应对措施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尧鑫从法律角度专业系统地讲解了游戏的主要侵权模式和应对方法。笔者提炼了尧鑫庭长的演讲内容,以下是分享:
实践中网游维权过程比较不顺畅,为什么?
首先尧鑫庭长讲解了为什么实践中网游维权比较困难。因为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只能用以前传统的法律法规来对网络游戏中的侵权行为进行规范。但是在规范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游戏的特征,所以实践中会有很多困扰。
造成没有专门法律法规来对网游进行司法保护的原因:
1、历史原因:网游是2000年在中国出现的,而著作权法是一九九零年立法的,刑法是一九九七年立法的,之后就没有做大的修改。立法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网游这个事物,所以其中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游。所以司法保护的法律法规滞后于现实的发展。
2、现实原因:首先,司法者对网游这个事物有一个适应过程,立法是需要慎重的,所以需要时间去验证如何立法;第二,网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法律规范跟不上;第三,国内网游大部分是采用时长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而国外收费模式比较多样化,所以在这方面国外司法可供国内借鉴的地方也不多。国内很多法律是借鉴国外的,而收费模式的不同导致在这方面没法借鉴国外。
游戏的主要侵权模式及危害
法律上认为游戏的主要侵权模式有四种:盗号、抄袭、私服、外挂,这四种侵权模式危害很大。
盗号的危害:造成玩家流失;造成玩家与网游公司的矛盾;影响计算机安全,导致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泄露。
抄袭的危害:会影响网游公司开发游戏的积极性;会导致同质化产品竞争的日益严重。
私服的危害:直接分流运营商的利润。
外挂的危害:制造作弊程序做道具,侵害著作权所有方的经济权益;降低游戏体验,减短游戏寿命;破坏游戏公平性,造成玩家流失。
面对侵权行为的应对方法
面对侵权行为,对网络游戏的保护方法也有四种:通知关闭、行政处罚、民事诉讼、刑事打击。这四种方法特点和效果各不相同,实践中可以酌情使用。
通知关闭的效果:对私服和外挂有一定作用,能够制止一些侵权行为,效率较高,但是强制力不足。
行政处罚的效果:比司法程序效率高,对侵权行为威慑力比较高。但是它不能包打万象,相比司法程序它的强制力也比较低。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时间比较长,两年很正常,而网游的生命周期并不那么长,所以民事诉讼效率低;举证难度比较大,因为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侵权人员的偿贷能力和网游公司的损失不成正比,比如很多私服外挂,公安查账的时候可能收入了十几万,但是它给网游公司造成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些。
刑事打击:刑事打击是最为严格的处理手段,因为刑事打击的手段是直接剥夺人身权利。网络游戏侵权的刑事犯罪涉及到四个罪名,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数据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旦侵权行为能落实到这四个罪名之上,那么刑事打击的原则就是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