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调低快捷支付额度,工行由原先的单笔5万下调为5千,每月限额则从20万降为5万。而工行对理财通的限制则由每月的30万下调为每月5万。中行、农行则将原来的余额宝购买额度从原先的单笔5万降为单笔1万。建行将用户购买余额宝的额度从单笔5万元降为5千元,每月限额从20万降为5万。
对此,马云发文表达了他的抗议,“ 市场更不怕竞争,市场怕不公平……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也不知道谁给银行们权力,可以伤害储户支配自己资金的权力。更不知道谁来监管四大“国手”联合封杀的合法性?有国际友人说:举世未闻,匪夷所思”。
无论是支付宝、财理通提供的接口,还是银行自己建立的网上银行接口,还是实体性质的储蓄窗口、ATM机“接口”,本质上并不无区别。对银行客户来说,任何一个接口都是他们资金进出的通道,客户喜欢从哪个道通进出,应该由客户自己来决定,银行没有权力阻止客户选择哪个通道,也没有权力阻人们资金进出多少。
除非银行不想要这些客户,那就从一开始不容许这些客户开立账户,既然容许客户开立账户,就没有理由让客户的钱只进不出,只许多个通道进,只许一个通道出,银行干涉客户如何处置自己的钱,这在法律上是讲不通的。
其次, 银行业并不是铁板一块,四大国有银行共同围堵余额宝,并不等于其他他银行跟风而进,一起绞杀余额宝。说不准正好给了其他商业银行一个机会,吸引由四大国有银行转来的客户,也给了其他商业银行与支付宝的合作关系,借助互联网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银行服务。毕竟并非所有银行都看不出来,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与其阻挡,不如顺势而为。
其三,从表面上看,四大行“封杀”余额宝是与阿里巴巴作对,其实不然,这是动了近亿用户的奶酪,得罪的既是阿里巴巴的客户,也同时是得罪银行自己的客户。在这个时代,只有傻瓜才会愚蠢到得罪自己的客户。纵然这部分客户对四大行来说无足轻重,但这种生硬的做法伤害的不只是近亿用户,而是伤害了更多准备进入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会成为一些人所说的“网络公敌”。
其四,一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甚至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存在的效率低、服务差、乱收费、“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等弊病为人们诟病不已,四大行此番封杀余额宝,只会自己往自己脸上使劲地抹黑,严重破坏四大行的形象。
这些年,银行利润高得吓人,之所以能如此赚钱的原因是垄断。在原有的经营管理体制下,银行业的进入门槛非常高,虽说有一定的竞争,但总体而言是行政性的垄断经营。行政性垄断不仅排除竞争者,更重要的是搞行政性定价。银行的行政性定价,是国家对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实行强制定价,为银行的利差收入留出足够空间,息差一般超过3%,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为银行暴利提供了体制性保障。
这些年,人民币发行突飞猛进,截至去年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五年翻了一番。而金融结构又以间接融资为主,加之投资渠道狭窄,大量资金沉淀为银行储蓄存款,储蓄率超过50%,位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资金沉淀在银行,哪怕极小的利差,也可以形成惊人利润。
银行业的暴利必然引起各个力量的竞争。如果不能名正言顺地参与竞争,必定成为暗潮涌动的竞争—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异常活跃,风险日增,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银行垄断堆积了太多不能不正视、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参与到金融竞争的最有杀伤力的力量,它加速着传统金融“脱媒”, 各种市场力量都在疯抢银行的生意,银行业已经四面楚歌。就存款而言,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发展,抢走了大量银行存款。仅拿余额宝来说,自去年6月推出,就抢走了即将超过5000亿元的银行存款。就贷款而言,随着各种B2B平台、阿里小贷、担保公司、融资公司的出现,直接融资占比越来越大,加速金融“脱媒”,撼动银行地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最容易数据化的银行业务一定会进一步受冲击。可以预见,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会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支付系统,并因其高效便捷安全从而取代银行支付系统,跟不上步伐的某些传统银行将会被无情淘汰。而对于银行倒闭,国家已经有政策研究,一旦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推出,国家兜底,银行永不倒闭的神话将不复存在。
正是在这样的竞争危机下,四大行慌不择路,走上一条不是依靠技术、服务提升的吸引客户的创新之路,而是靠简单杀封的歧路,涉嫌违背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企图排除和限制竞争。但在国家大的改革方向是朝向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今天,这种封杀行为,就像饮鸩止渴,虽然可以让自己缓解一下危急,但不可长久,坚持这种愚蠢的做法只会让自己死得更早。